【道德经第16章句】六尺条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书画圈网闫春玉报道 孔子曰:道不远人。书法之道,其道益深,其修弥远。浮躁的红尘中,张景泰以一颗宁静与执着的心,在中国千年书法艺术中参悟情缘理趣,超然物外,为他痴迷的书法艺术辛苦并快乐着。
欣赏张景泰的作品,宛如昨日。看到他那书法作品缓缓展开时,灵动的文字间似乎有种袅袅余音传来,让人开始怀想悠悠的历史。一张柔和的宣纸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回声,一株遒劲的毛笔寄予着万代江山的沉思,让我们看到在执笔著字之间表达其对于恒远和瞬间的思考。
【孔子·弟子规《总叙》】六尺条幅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研习传统 有的放矢
为了寻求一种与众不同的古篆风格,张景泰很是费了一番心思。他常以古人对话,临帖习碑,寻根问源,取法乎上,笔耕临池。他告诉书画圈网记者,篆书一直是中国 古文字的代表,是浓缩的中国文化符号,蕴含着先人智慧和民族精神。近些年他主要以秦小篆峄山刻石、泰山刻石和大篆西周钟鼎铭文、秦石鼓文等为宗法而研习创 作。因此,张景泰花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去刻苦地研究古文字,研究涉及篆书方面的历史,真正地在篆书的创作上取得喜人的成绩。
观张景泰的作品,随心所欲而不逾规,面貌丰富而不流俗。他以深入浅出的篆书理解驾驭书法布局的虚与实、动与静,在其多样性的笔法纵横间交错兼用,又以庄重规整的结体和雍容矜持的笔意,全面体现了他俊逸、凝重的篆书神韵。
【上善若水,昊月禅心】四尺横
在他的作品中, 圆转匀称,笔划充实,儒雅恬淡,气韵内敛,都极大地说明了书家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无论是其严谨的结构,还是圆转的线条,均让人感受到了清新俊雅的独特风格,既继承传统,又在书法构建方面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其造型美在他的笔下淋漓尽致。而这一看似容易的表达,实则需要书家自己将个性、学养、思想加以融合的表现,这亦是作品的灵魂。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不再仅满足于传统篆书的古朴美,而是从更多的篆隶发展中汲取精华,书体变化尤为丰富。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今天,书家的变革意识和创新 胆识十分重大。很多习篆书法家将历朝历代之文物都“搜刮殆尽”,力图以一种新面目示人,也确实为当今书坛之新现象。然而对于其中某些书者,其文字功底似乎 还未成熟,对于篆之演绎尚未通透,势必把自己作品的格调降低下来,于他们中得篆刻之意态者,也寥寥无几。而张景泰多年来始终沉浸于篆书的学习思考之中,在 当今书坛的急躁环境中,实属于“稀罕物”。
【清静无为】斗方
“要创作出时代新意,需要在点点滴滴中汲取古人的精华,出新意不能苦思冥想,也不能闭门造车,任何个人面貌的形成都不是异想天开,总归要延续古人的精华来进行再创造。”张景泰告诉书画圈网记者, “继 承与创新一直书法创作所面对的两个大问题。篆书的创新,必须取法高古,在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就上入古出新。当代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诠释时代,寻求既古老又崭 新的篆书体式,符合时代特点的新的篆书风貌,以当今时代的独特书法审美诉求演绎着篆书之美才有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高峰。”
【言之道无】八尺小篆对联:
上联 言之高下在于理,
下联 道无古今维其时。
安然悟道 古淡静逸
在张景泰的书法创作中将思想与审美融入线条,做到“心手双畅”,让人们在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怀。这么多年来,与其说张景泰是在磨炼自己的书法技艺,不如说他是在修炼自己豁达纯真的心境。
张景泰向书画圈网记者表示,“好的书法,它必须有文学的联想、诗词的意境。书家内心的境界与思想驱使手上的笔构成一幅幅个性鲜明的作品。”
【节录诸葛亮·《诫子篇》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自从张怀瓘在《书议》中提出“兼文墨”以来,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纵观历史上的大书法家无一例外都是大诗人、大文学家、大学问家,起码都是一些有成就有建树 的人。他竭力以后要向历代先贤学习,做一名有文化、重道德的书法家。他常说一句话,“书到深处是文化,书到极致靠修养。”的确如此,书法技巧通过磨炼来达 到炉火纯青,但是内心的丰富才是书法境界不同的核心。张景泰不急躁、浮躁、不急于求成,他喜爱书法更尊重书法,亦与此有关。
【吾车嘉树】八尺对联:集秦唐拓猎碣石鼓文字为联:
上联 吾车既安君子逌乐,
下联 嘉树则里大贤之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静气平、勤耕不辍是每一个书法人必经的华山一条道,任何浮躁、功利、世俗都是肤浅而苍白无力的。因此,他的创作常常以《道德经》《弟 子规》等哲学作品示人,那禀道之思和大慧之言深深地影响和启迪着人们的心灵,在书法艺术中,寄泊着古淡静逸、虚怀若谷的境界体验。
就这样,张景泰历经岁月的洗礼,将书法艺术作为毕生追求。他以他的才情和睿智描述着篆书与文化醇厚而和谐的内在命脉。其书法作品,可摒除世俗之浮躁,净化凡人之心境。有此境界、有此悟道,有此浩然正气,确实所以值得品味,值得学习,值得借鉴。
艺术简介
张景泰 1971年2月生于老子《道德经》讲经地陕西周至。字悟真,号水墨山人,别署林泉草堂。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高研班学员、中国电力书协会员、陕西省电力书协副主席、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会员、周至县书协副主席。先后师承著名书法家路毓贤、翟万益两位先生。书法研究创作分别以大篆石鼓文、甲骨文、金文及秦小篆为宗法,广撷博采先贤诸家流派之长。
作品曾入展:2004年中央电视台书画精品邀请展(中央电视台主办)、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兰州“敦煌杯” 国际书法大展(文化部)、中国书协书培训中心第11、12届学员教学成果展、第二届中国职工艺术节“潞安环能杯”全国职工书法美术展(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主办)、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协)、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中国书协)、“陕西省首届、第二届书法篆刻临作展” 、陕西省“第七届人才杯”书画作品展二等奖(省文化厅、省书协等主办)、“大美陕西”陕西省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省书协)、庚寅年清明轩辕黄帝第三届陕西台湾名家书画作品展(陕政府台办)、“ 陕西省群众书法作品展 ”二等奖(省艺术馆、省群众文化学会)、“西安市全民书法大展暨百名书家精品展”(市书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