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士嘉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莘莘学子。在典礼上,博雅导师高晓松老师发表演讲,缅怀陆士嘉先生生平,为数百名新生上了一堂发人深省的“开学第一课”。
通过此次演讲,高晓松鼓励年轻一代:“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召唤,因了这份召唤而做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越纯粹的人,内心的召唤越远大,越坚定。北航从创建那天起,就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承担着星辰大海的辽阔使命。各位北航士嘉书院的上千名学生,都是堂堂中国名校生。名校生不仅仅意味着闪光的校徽,锦绣的前程。名校生还意味着的召唤与使命:让世界更加文明,让国家相信真理。无论世界前进还是倒退,无论科学昌明还是黯淡,都努力站在人类的最前列,披荆斩棘,捍卫真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须百折不挠,才不负此生。”呼吁同学们像陆士嘉先生一样,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坚持真理,披荆斩棘,“须百折不挠,才不负此生”,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
秉持着“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直以来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和国家建设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术精英与兴业人才。士嘉书院隶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学院,正是以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中国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北航建校元老陆士嘉先生的名字命名。在高晓松老师的演讲中,大家了解了陆士嘉先生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作为一名科学家虚怀若谷的精神作风。
陆士嘉先生生于风雷激荡的辛亥年间,在经历家族灭门的变故之后,她忍受着至亲死亡之苦跟随母亲回到北京艰难度日。在中学时,受到《居里夫人传》的启发,立志投身科学。通过勤工俭学,刻苦钻研,陆士嘉先生最终以全系第一的成绩从北师大物理系毕业。
1937年8月,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整个中国社会动荡,风雨飘摇。饱含泪水,陆士嘉先生与其他留学生一同远赴欧洲留学,发誓学成归来建设祖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就读之际,听闻日寇空袭暴行,她更是毅然决心改学航空报国,成为世界空气动力学之父和现代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大师的唯一一名女博士。
新中国成立后,陆士嘉先生与众多有志之士一起投身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建设,并创造了多个“第一个”。她是北航第一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主任,也是建立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人;她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流体力学实验室,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女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实验室。但哪怕在航空航天领域劳苦功高,陆士嘉先生也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坚持坐公交车往返于清华与北航之间。面对好友所托贵重铂金,亦是光明磊落,完璧归赵。
陆士嘉先生所翻译的导师普朗特的著作成为我国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填补了学术上的空白。在此期间我国选购优质发动机的重要国际谈判,陆士嘉先生的建议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数。但是,在补选院士时,她却毅然放弃,只为给中青年更多机会。忠于本心,轻财重义,博学多闻却又温良恭俭,陆士嘉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学者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