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风?简单讲,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长期形成的传统风尚。也称“门风”“家门”,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孔府(资料图 图源网络)
去孔庙时,我们看到牌坊两边各有一门,一个写着“礼门”,一个写着“义路”。导游往往会告诉我们要从“礼门”进,从“义路”出。“礼门义路”,语出《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意思是说,义好比是大路,礼好比是大门。君子要“进礼门,行义路”,也就是做人必须遵循礼义。
实际上,“礼门义路家规矩”正是孔门家风的体现。我们翻开《论语》,关于怎么样做一个君子的论述比比皆是。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说的是孝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是做人要时刻反省自己;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说的则是做人要懂得“忠恕”。可以说,《论语》就是一本教人们学做君子的书。两千多年来,孔门子孙把这些祖先遗训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可以说,这些都是孔门家风的具体表述。但是,最能体现孔门家风的是什么呢?
礼门义路(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看一个故事:一次,孔子弟子陈亢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说:“你得到过你父亲什么特别的教导吗?”孔鲤回答说:“没有。我在家什么事都得有规矩,父亲在庭院时,得快步走过,不敢有怠慢。一次,我父亲独自在庭院站着,我快步经过时父亲叫住我,问道:你学《诗》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父亲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于是我便回去专心学《诗》。又一天,父亲独自一人立于庭中,我快步走过,又被他叫住,问道:学《礼》了吗?我问答说:没有。父亲教训说:不学 《礼》,就无法立身做人。于是我便回去学《礼》。父亲对我的教导,就只有这么两次。”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学《诗》、学《礼》的重要,还知道了君子对后代严格要求的态度。”后来,“过庭之训”这一典故,就用来指得到长辈、老师的教诲,或指人有家学传授。因此,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孔氏大家庭的家风,那就是“诗礼传家”。
“诗”和“礼”是什么?应该就是孔子为我们标出的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中两个重要的元素,也就是:人生在世,既要有文化,又要守规矩。孔子说的“学诗”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知识;二是通过学习修身养性。“礼”是什么?就是规矩,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规矩,在家庭中叫家规;在单位里叫守则;在社会上叫秩序;在政党中叫党纪;上升到国家层面,就叫法律。它们都是一脉相承的。
天界神兽“犭贪”(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孔府内宅,有一面照壁上绘就一幅貌似麒麟的图案。此动物传为天界神兽“犭贪”,它虽貌似麒麟,却与其有着天壤之别。“犭贪”生性贪婪,在其四周“八仙过海”中神仙赖以漂洋过海之宝它都拥有了,却仍不满足,还对着太阳张开大口,妄图占为己有。以前,衍圣公每当经过这面照壁时,随从人员都要高喊一声:“公爷过犭贪了!”意思就是告诫子孙切莫妄为圣裔,有悖祖德,为官要廉洁清明,所为要经得起良知的评判。在孔府还有一口常年烧着沸水的大铁锅,也是取意于《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提醒人们对于不好的事,千万不能伸手。
家风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曾有两个家族,一个是爱德华家族,几百年间,曾出过13位大学校长,一百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人当过议员。另一个珠克家族则出了300多乞丐、流浪汉,400多人因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盗窃罪,7杀人犯。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因为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那么新时代还要不要讲求家风,要什么样的家风?有人认为,都到了信息化时代,那一套已经过时了,其实不然。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孔门家风,实质上也就是千百年我们中华民族各个传统家庭孜孜追求的家庭氛围,是孔家的,更是整个民族的。放大来看,家风正,则社会风气正,国风正。这也就是我们重提家风建设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