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深圳文博会上,来自北京的画家姜乃军的书画在深港澳书画界得到广泛赞誉,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使人们在清新隽永的画作中,窥测到了画家内心丰富的世界。
经过多年的沉淀,原籍辽宁的姜乃军的艺术博客已有几十万的点击率,众多网友追捧他的书画作品,让业内对他的艺术造诣和作品开始重新审视和定位。曾经低调得近乎默默无闻的他,也终于得以清晰地进入公众的视野,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在这种青睐和激励中,愈加透射出夺人的光芒和独特的气质,犹如他笔下怒放的梅花。
寂寞的守候
姜乃军出生在辽宁的一个小村庄,很难见到真正的梅花。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与梅花之间的交流。“没有梅花,我就用杏花和梨花代替。”姜乃军笑称“每年春天杏树和梨树开花的时候,看着满树密密的、散发着淡淡幽香的花朵,都特别陶醉。”在姜乃军的眼里只有梅花才是百花之王,也是最香最美的。
由于姜乃军的哥哥在书画方面有出色的成就,姜乃军很早就下定决心,要走和他一样的道路。1992年10月16日,姜乃军在家乡办起了“乃军书画社”。本以为从此就会和哥哥一样,靠自身的技艺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没想到的是,原本“经营的很好”的书画社,竟然在5年之后“倒闭”了。
这让姜乃军异常郁闷。但是他并未因此放弃。经过反复思考,姜乃军认识到,必须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他认为,要想有进一步的成就,就必须要汲取新鲜的营养,必须要呼吸鲜活的空气,必须要和强手过招,师其技法,博采众长,才能助他走向成功,就像梅花一样,因为经历了霜雪严寒,才能显出它的难能可贵和与众不同。最终,姜乃军选择了在北京发展。
坚持的力量
1999年6月,刚来北京的姜乃军,由于各方面都不太不适应,很快病倒了,这让他尝到了在“他乡”的艰辛和惆怅。直到2001年1月,他才谋到了一份在报社任美术编辑的工作,就这样姜乃军在北京安顿下来。2003年,姜乃军贷款在北京买了楼房。那一年,还款和照顾怀孕妻子的压力让他有些难以承受,忽然心里没了底气。
2005年10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给心力交瘁的姜乃军以沉重打击。同他一个报社的编辑部主任,由于不堪忍受生活的重压,跳楼自杀了!这个噩耗如同雷电一般,击中了姜乃军生存意志中最薄弱的那根神经,这一打击也让姜乃军萌生了轻生的念头。是细心的妻子劝慰他,“有人在,才能有一切啊”。
姜乃军之所以能够挺过那段难熬的时光,是毛泽东的那首《卜算子·咏梅》给了他勇气和信心:“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无论经历了怎样的严寒和摧残,依然傲岸挺拔、百折不挠的梅花的精神一下子点醒了他。姜乃军意识到,他不能认输,必须赢,因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绽放的生命
姜乃军在其40余年的人生经历中,在内心深处对万事万物的解读、体验和反思之后所形成了一种顿悟,这种顿悟,体现在他的书画作品中,传达出他特有的心灵感悟和人性代码。只要读懂了这个代码,你就可以通过他的任何一部作品,和姜乃军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冰雪如玉的白梅、燃情怒放的红梅、清雅淡定的腊梅或是生机萌动的绿梅,一花一枝,无不被他演绎的栩栩如生,出神入化。正如姜乃军所言,他对于梅花,有着深切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带给他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语言”的功能,他所画的每一幅梅花,都能通过不同的“语言”,传达出所代表和蕴含的品味、格调、审美和思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说,万事皆有因果。姜乃军对梅花的挚爱,不仅仅体现在他作品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中,更体现在他时刻以梅花的清高、坚韧、不畏困苦以及高标脱俗的气质自比,并在灵魂的一次次淬火中,提升并修炼自身,让他的生命,不断绽放出新的光彩。(王华兵 贾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