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
 本站首页 
 新闻中心 
 商品专题 
 供求信息 
 站内公告 
 销售排行 
 名家推荐 
 装裱培训 
山水画 | 花鸟画 | 书法 | 风水禅画 | 人物动物 | 扇子小品 | 篆刻 | 礼品盒 | 书画材料 | 民间艺术 |   风水 结婚 生日 升迁 搬家 生子
 
 热门关键字: 风水 禅画 阚玉敏 刘玉莲 升迁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化中国 -> 新闻中心 -> 查看新闻
  用 户:
  密 码: 使用软键盘
 您已选购:0 种商品
 总计价格:0 元
查看购物车 查看订单
查看收藏夹 查看对比架
女画家阚玉敏简介
阚玉敏受聘北方工业大学书
悟乐交响乐团首次欧洲巡演
“艺术的共鸣——中韩艺术
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心理治
美学语言深蕴于笔墨间:书
绵品出川,“泉城”瞩目,
李小芳彩墨画展亮相798
| 国学频道 | 书画收藏 | 娱乐音乐 | 宗教文化 | 艺术教育 | 文化新闻 | 文化产业 | 易经风水 | 企业新闻 | 签约书画家
RSS2.0支持
杜中良山水画的“禅意”解读
发布人:admin2012 发布时间:2016年1月4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2717
    

  文/高松

  苏轼在赞扬王维的画与诗时有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们同样可以借用此语评论杜中良的山水画:“观汉华之画,画中有禅;味汉华之禅,禅中有画。” 

  “汉华”,是著名山水画家杜中良先生的笔名。喜欢杜中良的山水画,“禅意”是其原因之一。那么这个“禅意”从何而来?翻开袁军主编、姚治华题写的精装本《杜中良国画作品集》,看到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做的《序》中第一句就这样写道:“中良先生的新作精品《杜中良国画作品集》近期付梓,这是近年来他参心禅、悟画道、勤奋钻研的收获,可喜可贺。” 

  由此方知,汉华先生对“禅道”甚有研究,难怪其画中充满了禅意。兹试作解读—— 

  不二法门:杜中良山水画的“南北宗”之辨 

  禅有南北宗,画也有南北宗。 

  南北宗论的提出者与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是晚明著名画家、美术鉴赏家和理论家董其昌。他在《画旨》里说:“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董其昌的大意是用当时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中流行的心禅之学,以禅宗的南北分宗譬喻山水画的流派分野,将山水画的发展史截然分为两派。南“文”北“硬”的画风,是董其昌分宗论的主要用意。“文”即笔墨柔软、平淡,硬即笔墨刚硬、猛燥。沈颢在《画麈·分宗》中亦说得十分清楚:“禅与画俱有南北宗,分亦同时,气运复相敌也。”杜中良的山水属于哪一派呢? 



山到深秋红叶多

  范迪安在《杜中良国画作品集》序中有言:“中良追求的精神特色是以情造境,情趣横生,在虚心学习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白石、朱屺瞻等大师的基础上,张扬出自己的艺术个性。” 

  书法家、艺术评论家郭凡评价杜中良山水时也说:“杜中良山水画的绘画艺术属于典型的北方山水,质直伟岸,方峻严整,质直而后,蔚为壮观,表现出坚实丰厚的传统功底……” 

  显而易见,中良的山水画属于北派,大抵是被业内评论大家公认的。 

  但是,笔者观之,却不尽然。清幽淡雅,平缓连绵,山峦映带,温润清净,素雅苍茫,水天一色,渔舟唱晚,以诗为画,禅意澄明等等,这些南派山水的特点,在杜的山水画中,并不少见。 

  窃以为,中良研究书画禅道,必深知“画分南北”之弊与“禅分南北”之弊一样,一个顿悟,一个渐修,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哪个可以学?哪个不可学?如纠缠下去,必然导致像董其昌一样的“南宗画不敢学,北宗画又不能学”的矛盾与困惑。南有南的好处,北有北的妙招,都可以学为己用,正如董其昌所言:画分南北宗,“其人非南北耳”。 

  禅宗的不二法门,同样适用于用于绘画,法随心生,心灭法灭;法随境起,境变法变。中良的观点是:万法归一,不分南北。画北方山水,就取北派山水的画法,南派之法未必不可用;画南方山水,就取南派山水的画法,北派之法用之何妨? 

  可以肯定的说,杜中良于绘画中已参得“不二法门”的真谛。 

  心物一元:杜中良山水画的审美个性 

  国学大师、著名学者南怀瑾在《禅海蠡测》中论《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中说:故禅宗古德之言性,有时曰“即心即佛”,有时曰“不是心,不是物,亦不是佛”。先生所谓“物”,广义讲就是境,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境。通称为外境,或物。所谓心,就是指具有灵明觉知的众生心,“此心当下不可思议,具足一切法”。 

  由此可见,先生所谓的“心物一元”,大抵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一切外境的本质是空。第二、一切心识因境而有,本质也是空。既然心与物本质都是空,那么就不难理解“心物一元”了。 

  中国画的心与物的关系,也是中国画区别西洋画最为独特之处,即唐朝的画家张璪所言:“外师造化,中的心源。” 


云满山头树满溪


  山水画大师李可染说:“东方艺术比较宽,东方不只画其所见,而且画其所知、所想。” 

  李可染先生在认真研究了中国画传统,研究了阻挠中国画发展的原因之后,自觉身体力行,大力提倡写生。他强调,面对客观自然景色写生,首先要尊重客观自然,并从认识和体会自然中寻找新的表现技巧。他说:“对大自然,首先应该是忠实她,但要补充她、美化她。” 

  李可染说的“所见”,即客观造化,“所知、所想”即心地主观。客观强调共性,主观偏于个性。

  山水画的个性,即主观的心地的表达,此心离物而不存,所以此心也是客观外物,物离心也无从显现,故“心物一元”。规律就在那里摆着,发现这个规律的是画家的主观智慧,也称为“艺术灵感”。

  从某种角度说,“艺术灵感”并非创造,而是发现,用心发现本来就存在的“客观”、“造化”中“智慧”之光。如此创作,方有“神来之笔”。 

  北宋的韩拙说:“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 

  黄宾虹也曾指出“艺必以道为归……艺之至者,多合乎自然,此所谓道。” 

  对于“外师造化,中的心源”,杜中良先生极为重视,且深有体悟。他走遍大江南北,画尽北山南水,千山万壑,尽藏与心中,至于下笔创作,自然思潮喷涌,延绵不断。其山水画,首先是写实,尊重客观世界,然后是写心,抒发个人精神,以此而达到共鸣。对此,著名评论家辛民评价说:杜中良的画作之所以有感染力,震撼力,就是因为其作品是他真情的流露,这真情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眷恋和感动……他善于用墨,正如他对黑白有着诗意的理解,他以精墨大写,直取山河魂魄……他的作品无一不呈现着从画家心间流淌而出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欣欣然,活脱脱,呼之欲出,给人一种直取灵魂的感悟。 

  明造化,通自然,发于心,落于笔,“直取山河魂魄”,正是杜中良先生长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结晶。 

  拈花一笑:杜中良山水画的“三境”次第 

  释尊拈花,迦叶微笑,禅由此而诞生。此后开花结果,传灯到中国,与中国文化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后来上千年的的人世间,禅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心心相映,延续至今。 

  禅师将参悟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境界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是指苦苦寻求禅的本体而不得的情形;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是指已经破除法执我执,似悟道而尚未悟道的情形;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是指在瞬间得到永恒,无拘无束。 



祖国山河一片红

  宋代青原惟信禅师更加直白的形容“三境”:“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执迷于世俗外物的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对世俗的否定,对佛法的执著;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却是他彻底摆脱了佛法的束缚,否定了对佛法的执著,即否定之否定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解脱,领悟了佛法的真诣。 

  三种境界之间,有着严密的次第关系,没有经过前两个境界,就不能达到第三境界的返璞归真。即使是“顿悟”,也有层次深浅的不同。 

  以此来说画。取法之前,和取法之时,对于古法和自然,是绝对尊重而不能违背的。此刻的求索,“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向古法和自然取法到一定的阶段,自然会进入一个思考阶段,此时那个心中理解的自然的山,和笔下的山往往是对立的、矛盾的,所谓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到了向心灵取法和自然之法达到一定纯熟度之后,心中的山水和自然的山水逐渐合二为一,此刻,“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任何山水均可为我之所画。 

  我们把杜中良山水画拿来比照,大致也经历这三个次第:其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学习传统技法,追求唯美——这个阶段学古法,重写实。此时的境界,用诗词来形容,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独”字道尽了求索者的艰辛;其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内在心灵思考,注重精神——这个阶段以超于传统,重精神感受。此时的境界,用诗词来形容,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对奋斗者的真实写照;其三,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自然与心灵的高度统一——此阶段冲破束缚,率性而为。此时的境界,用诗词来形容,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今,杜中良先生刚过花甲之年,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黄金时期,也是创作的成熟期。我们期待的是,人画俱老、返璞归真的杜中良,开辟出山水画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作者为文化中国网总编辑、艺术评论家)

  
关闭窗口】·【 】·【推荐给我的好友】·【打印】·【顶部】·【上一篇】·【下一篇

战略合作 友情链接
客服热线:010-87677916 Email:lk99ku@sina.com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北 邮编:100079
Copyright © 文化中国 Beijing culcn 支付宝付款主页http://me.alipay.com/18gong  
页面执行时间78.125 毫秒  Powered By:culcn.cn 京ICP备10025466号 京ICP证0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