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收获的季节,拖拉机在突突突起劲地奔腾,劳动的人们在田地里欢快地收割;公社食堂,辛苦了一天的人们幸福的感觉溢于言表;公社粮仓里,谷子满满的眼看就要溢出来;俱乐部里,乒乓球叮叮当当,几十个回合不停歇……
镜头一转:荷塘静谧,一颗苍劲挺拔的松柏绵延缠绕,“庆祝人民公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赫然入目。
田耕劳作、牛、拖拉机、邮递员、荷塘、粮仓、人民公社,大小几十个人物表情异常丰富,十几个生活场景活灵活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时期的生活全景图将我们再次带入那个特色鲜明的年代。
这幅画面的载体不是普通的纸和绢,而是一只高59厘米、直径65厘米的800件青花莲子缸。是上世纪50年代晚期,由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出品,是整个研究所老一辈陶瓷艺术家集体创作的结晶,青花花色优中选优,画面布局讲究,人物构成尤如清明上河图一样,气势磅礴,笔下有故事,内容丰富。
缸上的图案颇有讲究,上面的边角有南瓜镶嵌,二方连续的图案,意予着丰收的喜悦;缸上沿手绘的和平鸽图案,象征着祖国和平、繁荣昌盛;画面中间是不同的生活场景,是大跃进时期生产和生活的见证;苍劲的松柏贯穿整个画面,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永远长青。上下边角装饰喜庆、精细,围绕着画面故事、主题内容,镶嵌为一体,让整个画面丰富多彩。
据了解,这只缸目前是孤品,是大跃进历史的见证,也是景德镇陶瓷生产和生活的见证,让世人见证了陶瓷艺术的水准。据缸的收藏者程文强先生介绍,这只缸的青花发色是当时出窑最好的青花花色,很有韵味。缸的工艺程度复杂,烧制难度非常大。当时的技术条件很难达到,需要专制窑,而且是柴窑烧制,一千口缸难得烧制成功一件,成功率非常低。
收藏家程文强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从小玩耍于坯房窑厂,徒昌江河边,于断瓦残砖之中,他读到了陶瓷文化历史的变迁。正是这火与土的艺术,这来自泥土的蜕变之美,让他找到了梦与理想,他选择了留住历史、留住记忆,从此爱上了瓷器收藏。投身于陶瓷的研究与探索,拜师学艺,从数千本专业书籍中寻找答案,了解陶瓷72道工艺程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欢,所以就不觉枯燥。”在这过程中他结交了许多陶瓷大师和良师益友,在周宇、宋建成等收藏界元老级大师的指导下,程文强练就了一双瓷器鉴定的火眼金睛。
他对瓷器品种、时代了解甚广,特别是对上世纪五、六、七、八十年代的瓷器情有独钟。他展室里的作品,件件是精品,各具特色,时代感强。如黄卖九先生于1979年十一国庆创作的釉下五彩作品《双鹰图》;王希怀先生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青花汾水彩紫金釉包口的《松鹤图》,温润如玉的《白如玉杯》,美轮美奂的釉下五彩皮灯,以及王恩怀先生的作品,正宗的民国珐琅彩等等作品,只是他展室里的冰山一角。很多作品都是从国外买回来的,国内几乎见不到。“我觉得这些东西应该留在景德镇,这也算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程文强先生的收藏历程中,没有退缩。只要喜欢就出手,贵点也没关系。自己喜欢的瓷器,无论多贵,他也不会出手卖。“收藏瓷器其实就是收藏文化,这是一种文化的见证,更是对景德镇这方热土的挚爱。”
他的网名叫“瓷缘”,缘分是上天赐予的。于千万瓷器之中遇见自己所遇见的,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就不要错过。
他不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人,从不贬低别人。每个人的心胸和眼界不一样,做好自己就好。“只有自身不断成长,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越走越好。”
我们也祝愿程文强先生在他的陶瓷收藏世界里越走越好!(江浩 高云 王家莉 摄影 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