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
 本站首页 
 新闻中心 
 商品专题 
 供求信息 
 站内公告 
 销售排行 
 名家推荐 
 装裱培训 
山水画 | 花鸟画 | 书法 | 风水禅画 | 人物动物 | 扇子小品 | 篆刻 | 礼品盒 | 书画材料 | 民间艺术 |   风水 结婚 生日 升迁 搬家 生子
 
 热门关键字: 风水 禅画 阚玉敏 刘玉莲 升迁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化中国 -> 新闻中心 -> 查看新闻
  用 户:
  密 码: 使用软键盘
 您已选购:0 种商品
 总计价格:0 元
查看购物车 查看订单
查看收藏夹 查看对比架
女画家阚玉敏简介
阚玉敏受聘北方工业大学书
悟乐交响乐团首次欧洲巡演
“艺术的共鸣——中韩艺术
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心理治
美学语言深蕴于笔墨间:书
绵品出川,“泉城”瞩目,
李小芳彩墨画展亮相798
| 国学频道 | 书画收藏 | 娱乐音乐 | 宗教文化 | 艺术教育 | 文化新闻 | 文化产业 | 易经风水 | 企业新闻 | 签约书画家
RSS2.0支持
竹林七贤之刘伶为何整日醉酒?
发布人:admin2012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2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3728
    

  赵汗青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与竹林七贤之首阮籍同乡谯国铚县(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魏晋时期文学家、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礼法”表示蔑视。

  先说个刘伶的故事吧,叫杜康造酒醉刘伶。

  古时有清丰县,清丰县有一个村叫五强镇,据说原先叫罐洲城。罐洲城内有一个叫杜康的人,他造出的酒很有名,于是就开了一个酒店,店名就叫“杜康酒店”。

  当时有位叫刘伶的人,好喝酒出了名,且酒星之大,举世无双。当时有个流行语说:“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伶”。

但刘伶还没喝过杜康酒,他倒要试试是杜康行,还是他刘伶强?

  这一天,刘伶来到杜康酒坊前,抬头一看,门上有一副对联,写的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

  刘伶看罢哈哈大笑道:“山村小店,好大的口气。”“往东喝到东海洋,往西喝过老西域,往南喝到云彩南,往北喝到塞外边,东西南北都喝遍,也没把我醉半天。今天来到你这里,口气竟然这么大!我一怒之下进酒馆,把你的坛坛罐罐都喝干,不出三天喝得叫你把门关。”他心想,你未曾开酒馆前也该先访一访,探一探,谁不知道我刘伶是个好酒量?

  说罢进入店内,往桌边一坐,呦喝一声:“店家过来说话!”

  店家杜康从里面走出来,对着刘伶深深地作了个揖,问道:“客人想是要喝酒吗?”

  刘伶道:“你这小小酒店能存有多少坛好酒?”

  杜康说:“敝店小本经营,贮酒一坛,并无多余。”

  刘伶听罢,又是一阵哈哈大笑,说:“一坛酒竟敢开店,就是让我一个人喝了,也未必能喝个痛快。”

  杜康说:“客人有所不知,我店虽存酒不多,但这酒却是天下有名的杜康酒。大凡过往来客,量小的敬奉一小盏就能满足;量大的,斟酒一大杯也已足量了。”

  说着,吩咐店小二斟酒上来。刘怜听着,觉得好笑,暗自骂道:“好个不晓事的杜康,天下的酒馆,哪有伯人喝酒喝多了的?一定是他瞧我衣帽不整,怕我付不起酒钱,才拿这些浑话胡弄人。”

  这时,小二已斟满一大杯酒放在桌上。刘伶心中不快,冲着杜康说:“主人家,你既说这是杜康酒,我倒要喝个一醉方休。快把你那一坛酒搬来,我这里银两有的是。”

  杜康说:“敝店本利虽微,银钱并不看在眼里,只是怕醉坏了客人,实是吃罪不起。”

  刘伶道:“这个无妨,找来文房四宝,我与你写明一款,即便醉死,也与你无关就是。”

  杜康便拿出一张纸来,刘伶写道:“游春过酒店,求来酒一坛,刘伶若醉倒,他人不相干。”杜康看罢,就唤小二把酒坛搬来。刘伶自恃量大,随即端起大杯,开怀畅饮。

  谁知三杯酒下肚,刘伶已知酒力非凡,不敢再饮,连连称道:“好酒,好酒!”这时,酒力上涌,刘伶急忙起身向杜康道别。哪知他刚一起身,一个趔趄把放在地上的酒坛给撞倒了,可惜一坛好酒流洒一地。刘伶顾不得许多,也忘记了付酒钱,跟跟跄跄地离开了酒肆,

  刘伶出了酒店回家,一路东摇西晃,口里嘟嘟囔囔地说胡话。回家后,刘伶交代媳妇说:“我要死了。你把我埋到酒地里,上边安上酒槽,把酒盅酒壶都给我放进棺材里。”说完就直仆在地,他媳妇想到丈夫一生爱酒,现在死在喝酒上,痛不欲生。

  不知不觉,过了三年。这一天刘伶的媳妇听说有人找刘伶,又勾起了悲伤的往事,于是没精打采地说:

  “他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回来就死了。”

  “哪里哪里。嫂子,他是喝了我家的酒,醉了。”杜康解释说,  

  “人呢?”刘伶媳妇简直是怒吼了。

  杜康忙申辩说:“他不是死了,而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到埋他的地方看看去。”

  两人来到埋葬刘伶的地方,挖开坟墓,打开棺材一看:刘伶穿戴整齐,面色红润,跟生前模样没什么两样。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醒醒,刘伶,快醒醒。”

  “哈欠”刘伶伸了伸胳膊,睁开眼来,嘴里连声叫道:“杜康好酒,杜康好酒!”

  从那以后,“饮了杜康酒三杯,醉了刘伶三年整”的故事就传开了。

  中国历史上爱喝酒的名人不少,比如李白、杜康、陶渊明、苏轼、欧阳修等,但终生“泡”在酒里,为了酒可以荒废事业和生计,甚至故意糟蹋自己身体的名人,只有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作为一个文学家,又有政治身份和地位,刘伶如此纵酒而不能自拔,既影响政治前途,又耽误了文学才华的发挥,常常让人感到惋惜。其实刘伶如此迷酒这只是个表面现象,他“唯酒是务”是有原因的。

  南北朝时期宋国人刘义庆写了一本《世说新语》,可能是最早提到刘伶形象的一本书。该书“容止”门说:“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顇,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如此矮个,五官结构又不好,再加面容极度憔悴,可见其形象实在难看。

  和“竹林七贤”其他人相比,尤其是和身高七尺八寸、“风姿特秀,高而徐引”的美男子嵇康站在一起,刘伶外貌上与他们的反差实在不小。好在他们都是名人高士,重在思想见解和志向情操,不会如常人般以貌取人。所以,外貌之差并不妨碍他们互相引为朋友,一块儿聚会,或携手到竹林里去玩儿。

  从干事业来说,作为男人长得丑点这也不能算是什么问题。只要你有本事,能建功立业,你就是个人才。只是,他刘伶当时的职务是建威参军,是协助治理“领军都督幕府”事务的高级官员。身处统辖千军万马的总指挥部机关,需要给全军做表率的人,他却天天蓬头垢面不讲卫生,衣服也不好好穿,行为还吊儿郎当。

  这还不算,此时的他竟然还终日沉湎在酒中,天天喝得晕晕忽忽,走起路来晃晃悠悠,东倒西歪。作为一个高官,这表现绝对是说不过去的。

  《晋书·刘伶传》说,刘伶平时不管因公因私,爱坐鹿车出门,车上总是带着许多酒。他常常是一边坐在车上赶鹿前行,一边手不离壶地大口喝酒。出门时他还常带着一名童子扛着一把铁锹在后边跟着,并不时嘱咐童子说:“如果我喝死了,你就随便找个地方挖个坑把我埋了”。

  别看刘伶个儿矮,瘦弱,终日醉醺醺的,但他还爱逗个乐。一次他“工作时间”喝酒,喝醉了就跟另一个醉鬼为事争吵起来。不一会矛盾激化,那位一蹦老高上去就要揍他。刘伶知道自己瘦小干瘪,单挑不是对手,便赶紧自己圆场说:“你看我这像鸡肋一样的身体,怎能安放你那尊贵的拳头呢?”那人一听噗哧笑了,架也没打成站起来就走了,刘伶则免了一顿暴揍。

  《世说新语》“任诞”门说:“刘伶恒纵酒放达。”是说他只要一喝了酒,行为举止就没了准。他任建威参军期间,有一次他忽然来了兴致,竟然在办公室脱光了衣服一丝不挂地饮酒。有几个客人来访,他也不赶紧把衣服穿上,还继续光着身子喝。客人见他如此不雅,就讥笑他。他却一本正经地反驳说:“天地就是我的房子,房子就是我的衣裤,你们进我的房子就是钻到我裤裆里来了,谁让你们钻进来的?”

  作为一个堂堂的建威参军,如此重要的职务在身,为什么喝酒竟然要喝到几乎是在糟蹋自己的程度呢?宋人叶梦得说:“晋人多言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这说明刘伶不是为喝酒而喝酒,而是“时方艰难”以此避世所致。

  曹操死后,魏国传至曹芳时,朝内掌握军权的司马氏家族坐大,发生了曹氏宗室与司马氏的权力之争。最后,司马氏家族用血腥屠杀手段消灭了曹魏集团势力,终于于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改立了晋朝。

  面对司马氏家族的作为,原魏国朝野上下一些官僚志士,对司马氏篡权所造成的恐怖气氛极端不满,多数采取了不合作态度。但大势所趋,他们又无能为力,便以消极遁世表示抗议。刘伶是魏国的官员,一直转不过这个弯子,心中一百个不愿给司马氏家族效力。所以他虽然坐在建威参军的位子上,但哪有心思工作?

  这时,他有空就找阮籍、稽康他们几个气味相投的人,到山阳(今河南修武县)的竹林里去喝酒发牢骚,回到家也是泡在酒里,他是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司马氏家族的不满。所以日日耽酒的背后,掩盖的是他无尽的苦闷、无奈和愤懑。《晋书》说刘伶“放情肆志”。《名士传》说他“肆意放荡”。他的《酒德颂》说自己“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他喝酒之后,让“醉死便埋”等等,都是这种情绪的一种体现,是他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的一种表达。

  刚刚夺得天下的晋武帝及时地发现了刘伶的问题,便以征求关于治国的意见为名,专门找刘伶谈了一次话。刘伶本来就一肚子不满,又哪壶不开提哪壶,不合时宜地建议志得意满的晋武帝,应该“无为而化”。意思是说,你武帝不要人心不足,反正你也夺取了政权,应该就这么呆着,不要再有什么大动作,这样国家就治理好了。谈话双方不欢而散。

  因刘伶的观点与正在雄心勃勃开疆拓土维持新生政权的武帝正好撞了个满怀。武帝彻底发现,刘伶是因为对新生政权不满,抵触情绪很大,所以才这样吊儿郎当不敬业。武帝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人存在于他的政权,结果“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晋书·刘伶传》)。意思是许多“识时务”的人都得到了重用,唯独坚决不再用刘伶。

  
关闭窗口】·【 】·【推荐给我的好友】·【打印】·【顶部】·【上一篇】·【下一篇

战略合作 友情链接
客服热线:010-87677916 Email:lk99ku@sina.com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北 邮编:100079
Copyright © 文化中国 Beijing culcn 支付宝付款主页http://me.alipay.com/18gong  
页面执行时间80.078 毫秒  Powered By:culcn.cn 京ICP备10025466号 京ICP证0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