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圈网 白湾子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李铁夫是最先到西方学习并造诣最深的“中国油画第一人”,“中国油画之父” 。当然,以其卓越绘画成就、精湛技艺在中国画坛上应该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袖式人物并耀眼至今。然而,事与愿违,李铁夫及其艺术长期被遮蔽,被遗忘。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位油画之父人生命运的如此落差?书画圈网小编在查阅大量史料后整理出如下文字,相信能够还原事实真相。
李铁夫
从少年才子到画坛巨擘
李铁夫1869年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8岁入乡间私塾,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成为第一个出国学习西方艺术的中国人。李铁夫先到了美国旧金山,后转入英属加拿大,工余坚持自习绘画。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912年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任副教授兼学生同盟主席,与约翰·萨金特一起进行油画与水彩画研究,并学习雕塑。李铁夫到纽约后,油画技术已相当成熟,1914年,获得铜像雕塑一等奖,并在春季沙龙等大展上屡获大奖。1915年,李铁夫在纽约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开始在国际画坛上声誉鹊起,备受推祟。1916年,李铁夫被国际画理学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亚洲人进入这个最高艺术研究机构的第一人,同时还加入当时很有影响的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后入美国美术研究院长达10年,成为国际画坛著名人物。
李铁夫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大师级人物。他当仁不让地享有多个“第一”:第一位留学西方的艺术家;第一位真正掌握了西方油画技艺的中国艺术家;第一位可与西方大师比美的中国艺术家;加入国际画理学会亚洲第一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第一位投身民主革命的艺术家……
作为中国第一个接触油画的中国人,李铁夫长期系统地攻研了西方油画艺术,而且他的写实主义风格深得欧洲传统艺术的精髓,领悟了西方油画的精神内质,达到了高深造诣。无论是李铁夫油画语言的精纯度、技法掌握,还是在西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声望,都是他同时期乃至后来的西方绘画追习者们远远难以企及的。李铁夫以雄厚的实力进入英美主流艺术圈,并且与当时的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是中国美术史上达到高深造诣而与西方艺术接轨的里程碑式人物,中国油画之父。
令人扼腕无语的辉煌与辛酸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李铁夫前往欧美攻研西方艺术,之后陆续到出国学习西方艺术的有:李超士、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冯钢佰等等。在西方,李铁夫一生醉心于艺术,掌握了西方现实主义的精湛技艺,艺术造诣得到了当时许多名家的赞赏:孙中山在海外报纸上称誉他“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约翰·萨金特称他的油画“设色在美国找不到第二人”;威廉·切斯认为他是一位“擅长西方油画的东方艺术家”。李铁夫在多项大展中入选作品二十一幅,有十一幅获奖,其中三次夺得一等奖,多次获得二、三等奖。
李铁夫长期系统地攻研了西方油画艺术,而且他的写实主义风格深得欧洲传统艺术的精髓,领悟了西方油画的精神内质,达到了高深造诣。无论是李铁夫油画语言的精纯度、技法掌握,还是在西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声望,都是中国西方绘画追习者们远远难以企及的。李铁夫以雄厚的实力进入欧美主流艺术圈,并且与当时的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是中国油画史上达到高深造诣而与西方艺术接轨的里程碑式人物,是当之不愧的“中国油画之父”。
然而,遗憾的是,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却未能得到重视,长期被有意或无意地遗忘与遮蔽,甚至在一些重要的美术史书上,对他的研究和评价很不相称,他的名字及成就只是在很小的范围里传播,鲜为人知。李铁夫的声名与影响力远远不及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
台湾艺术评论家吕理尚,在《被遗忘的画家——李铁夫》一文中慨叹道:“着实令人惊讶于世纪初的中国洋画界具有如此突出的绘画奇才,他探讨西方艺术所循的途径,与稍晚的徐悲鸿、林风眠和刘海粟等截然不同。在他笔下掌握到的西画的精神与内质,都是其他三人所没有触及的”。 然而,这位油画之父的辉煌艺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甚至今天的人们很少知道他的名字。
什么原因让一代大师成了边缘人
李铁夫的人生命运充满落差与传奇,他的天资、秉性属非常人之列,他的奇特怪异,不仅成就了他的艺术,一定程度上也使他的人生际遇充满戏剧性与传奇色彩。而他的特立独行,其实无非是率真爽直,爱憎分明,气质高标,有节操风骨与独力人格;无非是一个真实的性情中人。李铁夫的辉煌与辛酸,既魅力夺人又令人扼腕无语。
李铁夫绘画显赫于国际、与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又遮蔽于祖国、鲜为人知,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才开始陆续有谭雪生、迟轲、秦牧、吕理尚等有识之士关注和研究李铁夫及其艺术。是什么原因使李铁夫长期被遮蔽并得不到应有的地位?
书画圈网小编网上检索发现,人们对李铁夫长期被遮蔽的成因作了很多探源,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因素:
第一:上世纪30年代,李铁夫归国后满腔热血,准备建立一所“东亚美术学院”,并且还有两项主题性大型创作计划。因时局动荡都未能实现,再加上他对国民政府的失望,愤而蛰居香港。香港钟声慈善社1935年1月18日为李铁夫举办的画展,从香港轰动到内地,港督、徐悲鸿都专程前往,徐悲鸿称誉他的油画属“国内之首”,李铁夫当面指出徐悲鸿油画的不足。徐走时留下钱托人给李铁夫。但李铁夫的状况依然如故,一代大师李铁夫成了边缘人。
第二:直到1950年8月,李铁夫81岁才终于被接回了广州,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和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油画系主任。而此时的李铁夫已暮年老迈,没过两年就与世长辞,对美术教育影响甚微。尽管如此,李铁夫在广州的二三年里,老当益壮,倾尽心力。但是,三十年后才开始出版李铁夫的画集,以及零星的文字推介、传播与研究。
第三: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艺术家,在历次的政权更迭中都处于美术界显要的地位,并且与众多政要、名人、门徒保持密切关系,其学术主张得以被推行、繁衍,名誉得以被推崇、传播。相比之下,李铁夫是个“缺席”者,一个没有地位与人脉情感的落魄画家。况且徐悲鸿等人已既得名位,没有人再愿意陷于错综复杂去论高低、惹争议。
李铁夫虽品格高,技艺精,但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他似乎注定只适合鲜活于史册的人物,是个终归无法被遗忘,无法被遮蔽,永远光耀的星座。历史的客观,真面目的还原,从来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厘清、拨正。人生的种种错位,种种不寻常的际遇,辉煌与寂寞,显赫与苍凉的落差,似乎令人唏嘘叹喟。然而,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其艺术,艺术的长存才是生命意义的真正体现。杰出本身便意味着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