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秋,李海平女士与慕忠先生送来一部9公分厚的典籍《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第一部),系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面世。
我是一个从小认字一直认到如今七十岁的“皓首学子”,仍在不断地认字。父亲苦禅老人说:“咱们不认字还算什么知识分子?认字不但要认现在通用的字,还要明白每个字是怎么来的。中国文字的历史比哪国的文字都长,而且没有间断,一辈子认字也认不完。认真地多认字就可以和列祖列宗聊天对话,可以多明白一些道理。”
所以,每当我想起帮着父亲寻买金石拓本、文字学工具书并且整理它们时,都是一种难忘的乐趣!虽然历经“文革”浩劫,还幸馀很多(退还的抄家文物)。眼看着当代书画界在文字学和金石美方面的“文化断层现象”,三年前,我们在北京画院艺术馆举办了《苦禅金石缘》大展,展出了老人数十年收藏的系列金石拓本、文字学工具书和他评价碑帖与学书心得的珍贵手迹。展品从先秦的“石鼓”拓本、“中山国刻石初拓本”(本人手拓),到汉碑、魏碑、唐宋摩崖拓本、石刻拓本等等,展览了满满两层展厅,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如此展览已几十年没有见过了”,有书画界专家如是评价。“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书画家要在文字学特别是研讨中国独有的金石美方面下这么大的工夫啊!”不少参观者如此慨叹。
因此,当我捧着这本《中国简帛书法大字典》的时候,无限感慨涌上心头!特别是读了作者吴巍先生的后记之后,他的父母对他当年认字的担忧和艰辛的治学历程,更令我热泪盈眶。
“安贫乐道”、“君子固穷”,是对文人千古赞叹而生恻隐之心的老生常谈,然而真正能够“甘坐冷板凳”却“年既老而不衰”的文化人,在古代多有,在急功近利的当今世界却属于“极少数民族”。我与吴巍先生素不相识,但仅凭此本厚厚的字典,即欲列吴先生于此族中矣!至于此书的本旨,在作者本人的序言中早已尽述,我只有拜读,不必赘述。我只想到国学家启功老先生,每每谈及这类书籍时,就会哈哈乐道“真乃功德无量啊!”移评此典,不亦宜乎?
我不是此方面的专家,也未参预过顾问与编辑,仅是一个幸运的读者,欲仰仗这部字典帮我不断去认字。看到如今汗牛充栋的以权和钱堆出来的画集、刊物与“畅销”书,日益迅速地“轮回”——佛门曰“生、住、灭、坏……”窃以为,此部厚典虽永远属于“小众读物”,却可传之于千秋,而且随着今后不断可能发现的新出土的金石、甲骨、简、帛、漆、陶等文物上的文字,它还会越来越厚。我坚信这个预感。只盼望能有更多的真有实力的同情人士鼎力协助吴巍先生和他的功德事业,坚守“吾道一以贯之”的中华学者们去尽人生义务吧!(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