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俨少,这位当代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山水画艺术大师,以其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登上了山水画艺术的又一峰巅。
他的山水画创作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与李可染一起被誉为“北李南陆”,然以传统的笔墨意蕴审视,其成就显然在李之上。
陆俨少对中国山水画如何创新自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山水画皴法的出现,是中国画的一个里程碑,自后作者只不过在其范围之内改进修补,或在章法上出奇制胜,或在笔墨上更趋成熟,否则就谈不上中国画的创新。他曾说:"凭聪明也可画出一张画来,但要真正画好画,没有传统功力不行。但不管如何,笔墨是中国画创新的首要条件。"陆俨少的山水画,其传统笔墨功力自不用说,其形式、构图更有独到之处。尤其是那巴山蜀水、峡江巫云的奇绮变化,通过他的多种笔墨技法的探索,终于使他的创作突破性地进入一个新的表现层次。尤其是他70岁左右,其山水画的创作出现了传统表现技法上少有的勾云、留白、墨块等画法。这些新的表现手法,不但是他山水画变法的标志,更是形成他独特风格的重要转折点。他的画以笔见长,笔笔见笔,笔墨韵律极有魅力。而他的设色又不同于吴湖帆的设色,强调在青绿设色中突出线条,并吸收敦煌及唐画的勾线,再参以赵孟頫、钱舜举法成之。
陆俨少 江陵千里 192cm×69cm 纸本设色 1986
值得注意的是,陆俨少在笔墨技法上的创新,突出之点是表现在他的画云和画水。先说画云。
陆俨少先生1948年乘筏险经三峡,沿途险滩相接,回波氵伏流,汹涌澎湃。其间上下渚滩,因其结构不同,惊波撞击,耍弄其势,天险幸过,额手称庆。此后,陆俨少不断探索改进,始用线条作半圈弧形,正反相属,连成一行,行行相并,聚散疏密,取其变化;有的画作漩涡状,溢波外溢,留出白地,以破其平;有时干脆间杂"网巾水",或波头泛澜之法,以求变化。
值得称述的是,陆俨少所绘云、水二物,若同时在一幅画中出现,则更显奇妙。由于表现的手法不同,云是弧形带圆,水是弧形带扁;云之势氤氲氵翁勃,曲然而生,线条故简;水则潆洄曲折,或奔或咽,线条故繁。加之水是平面,云是立体,水流潆洄,用笔繁细;云色混茫,用笔粗简;故云水相植,厘然判别,云水神物,既不相混淆,又映带呼应,相映成趣。这些绝妙的云水创法,形成了他画面极富生气的动态之势,使他的画面整个儿地活鲜起来,构成了他的画作具有一种特殊审美意念上的动态之美,实为古今历代画家中之少有也。无怪乎启功先生要题诗赞曰:"蜀江碧水蜀山青,谁识行人险备径,昨日抱图归伏枕,居然彻夜听涛声。如此飞云状,人们常被起势所震撼,也有言其出处为陆本身天性的自然流露,其实原因自在其所绘山川之伟岸稠密,非大虚白灵动无以使之轻盈,而其根本之究竟,乃在陆俨少先生心灵深处之慈悲之心,后学者可从此处睹先生圣境。
陆俨少 楚天不断四时雨 巫峡常吹万里风 44cm×28cm 纸本设色
"谢稚柳先生则称誉:"唐宋之际,画水高手,史不足书,即唐宋高手,亦不足为我俨少敌也。"
陆俨少非常善于借助山、云、水之间的曲线穿插来突出动势。他将笔下的山脉以斜势置于画面中,一座座高山有如在水面上扬帆而行,云水连接成带状曲绕山峦间,形成云随水动,水随云流的效果,整个画面如旋如舞,是表现动势的最佳写照。
陆俨少的画面追求的是云起水涌、峰峦跃动的雄奇气势,这种气势,通过笔墨的虚实对比来突出。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丘壑布置与构图经营,完全超越“三远”成法,腾挪跳跃、开阖自由,左右逢源、随心所欲,变化莫测、出人意表。其技法上突出的标志特征是抽象的“墨块”“留白”结合连绵舒展的“勾云”和细密流畅的水纹,线面结合、章法俨然。
陆俨少 江云飘素练 石壁断空青 44cm×28cm 纸本设色
陆氏画水,臂使腕、腕使指,手腕灵活、指实掌虚,集全身之力于笔尖,中锋运笔为主,充分利用笔锋的柔韧和水墨互渗的肌理效果,以线条勾勒造型。一泻千里的江流,用劲挺的中锋笔线勾出,或连绵不绝,或似断若续,或起伏跳荡,或回旋曲折,和逆向飞动的流云交融在一起,穿插在似铁如钢的峻岭崇山之中, 气势憾人、动态十足。
陆俨少画云分为勾云、染云、留白三种手法。勾云法是传统画云技法,陆俨少将其进一步发挥创新。他说:“传统画法有大勾云、小勾云两种云法,但历来多作灵芝状,少有变化,无生气。我对照自然云的形态,参酌古法,加以成之。”他用充满动感的的线条表现变化丰富的云,使云显得更加生动。所谓染云法,就是不勾出云体,而以墨积染。这也是传统技法,但陆俨少用笔干脆利落、简洁明快。留白法则是陆氏独创,他说:“我创为留白之法,于积墨块中留白线回环,蜿蜒屈曲……把水墨留出白痕,绮绕萦曲,盘旋山际,或是云雾,或是水光,前人之所未有。”陆俨少以留白法画云时,落笔着意于墨块的组合,同时关注留白,即所谓“审度形势,计白当黑”,离合顾盼之间有阴阳互动、线面相生的效应,使得画面黑白分明,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空间和强烈的视觉感受。
陆俨少 巫峡云涛 133cm×49cm 纸本设色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