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画:所谓指画,就是以手代笔,蘸墨作画。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特殊的画法。即以画家的手指代替传统工具中的毛笔蘸墨作画,别有一种特殊趣味和技巧。故被称为指画。
指墨画(又称指头画)是潘天寿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伴随着潘天寿走过了辉煌的艺术人生。
1971年,刚进9月,潘天寿的病情忽然奇迹般地转好了,他的大儿子潘炘要为他修剪指甲,他说:“留着吧,好起来我还是要画指头画的……”不过,9月5日凌晨,潘天寿就驾鹤西去。临终之前,他还对指墨画念念不忘,足见他对这样一种非常人能够涉猎的艺术样式是何等地眷恋和痴迷。
关于为什么他要画指头画的问题,他有许多精辟论述。他曾说:“余作毛笔画外,间作指头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他用指头作画,是为了在平常用的毛笔上发生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找到毛笔与指头之间的不同技法和情趣,从而打破毛笔作画的常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使自己的艺术得以开拓和创新。他深知“有常必有变”的道理,但是“常”易“变”难,变革越难,他越要往前走,尽管他谦虚地称自己是“钝根”之人用钝办法变革。
对于毛笔和指头之间的关系,他讲得更是生动透彻。他说:“要想在指头画上有所成就,必须先认真学习毛笔画,如果不在毛笔画上扎下稳固的基础,而错误地认为指头画新奇,或者以为用指头画来画可以取巧,可以为奇炫世,不愿在毛笔上下苦功,这是不对的。而且有了毛笔的基础,还得对指头画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无偷巧,必须踏踏实实,才能更多更好地创作指头画,放出这朵美丽的花。”他以自己刻苦实践的经历告诉学习指头画的人,一定要在运用毛笔作画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后,再学指墨画,就是那样也要循序渐进,不要只是想着指头画“新奇”,可以取巧、“炫世”。
据说,指头画始于唐代的张璪.但实际上,张璪平时喜用“退笔”(秃笔)作画,只是偶尔用手指涂抹而已。真正使指头画绽放光芒的,还是清代康熙年间辽宁铁岭人高其佩。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擅画花鸟、走兽、人物、山水,特别是在指头画方面成就极高,被称为指头画的创始人。潘天寿深受高其佩的影响,通过在“常”与“变”的艺术创作道路上苦苦探索,最终成为开拓、创新指头画的一代大家。正因为自己面前有高其佩这样一座指头画的“大山”,所以潘天寿下定决心,一定要逾越这座“大山”。他经常在自己的指头画上题“拟高铁岭”、“有忆高铁岭且园”之类的款,意存逾越。他还多次说:“予作指画,每拟高其佩而不同,拟而不同,斯谓之拟耳。”
潘天寿在指墨画上拟高其佩而又不同于高其佩的重要一点,就是不管是大幅巨制,还是盈尺小品,他都是倾其全力,苦思冥想,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高其佩所作多是应急、应酬之作,有时还请别人代笔,作品虽多,但精者甚少。潘天寿大量的指头画中,题材多是鹰、鹫、猫、梅、竹、松、荷、蛙等,也有山水。特别是他画的鹰、鹫,既有高瞻远瞩者,也有俯视逼人者,有立,有蹲,有敛翅,也有振羽,从鹰、鹫炯炯有神的双目之中,从生涩老辣、水墨淋漓的挥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潘天寿指头画的非凡功底和独特创造力。
潘天寿开始画鹫是他33岁那年(1929年)的5月,在西湖博览会上看到了比鹰更强劲的这种猛禽,他便开始画鹫了。有一幅《雄视图》,他就是以手掌蘸浓墨画出来的。蹲踞在山崖上的一对秃鹫,一只回首仰视,一只俯身凝眸。他用指甲勾出秃鹫颈部的几根羽毛,细如芒刺,秃鹫栩栩如生,灵动而传神。
如果说潘天寿的鹰、鹫指墨画通过生涩、老辣的墨色使我们感受到了剑拔弩张的磅礴气势,那么,他的荷、芭蕉、梅、松等指墨画作品,则使我们在他简约明快的构图中领略到了他丰厚的艺术学养和超然之气。对指墨画,他心得极多。他曾说,画指墨画“因为取近景物体大,材料简,落指可粗;取远景,物体小,材料多,处理需细……”他有一幅《梅花图轴》,构图非常独特,右上端隶书题“雷婆头峰寿者”款,左上端题“铁岭高且园不喜用熟纸作纸墨,以其少枯湿之浚也。颐大又记”款——常常心存敢于超越高其佩的志向,所以潘天寿才能在创作指墨画时匠心独运。
为什么潘天寿追求“强其骨”作指画?他有一句名言叫做“画贵能极”,就是要在画上“走极端”,“人家注意的东西可以少注意”(潘天寿语)从而不落老套,在立意、构图、章法上一反晚清以来的纤细柔弱、萎靡取媚之风,用他的指画填充民族精神之气。
潘翁在生宣纸上作画,能得墨色枯湿变化,有毛笔画不出的生涩老辣枯拙味,“为笔墨所难以做到”。他私下里对学生说:“毛笔画我比别人高得不多,但指墨画没有人画得过我。”他在好几幅指画上题款写道“铁岭高其佩作指画喜用生(宣)纸,以其能得枯涩之变也”,潘天寿继承前人又不因袭前人,他“粗而不蹈粗鲁霸悍之弊,细而不蹈细碎软弱之病”。
潘天寿作品
潘天寿指墨画作品《盆兰墨鸡图》
潘天寿(指画)石鹫图 远眺
潘天寿指墨代表作《垂杨系马图》轴。此作为潘天寿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除“现藏潘天寿家乡宁海文管会”的1924年的指墨设色《垂杨系马图轴》外,此幅是唯一一幅指墨画马的作品。此作除相关着录和出版外,几乎几乎囊括了九十年代以前潘天寿所有重要出版物。
潘天寿指墨画《蛙石图》
潘天寿指画《“露气”》图
潘天寿 指墨画《旧友晤谈图》 作于1948年,指墨画,纸本设色,规格90.7×40.5cm,现藏杭州潘天寿纪念馆。
潘天寿早期指墨画《墨牛图 》
潘天寿早期指墨画力作《石背幽禽图》
潘天寿 指墨画 梅鹤岁华图 上海金艺2014春拍 成交价1150万元
潘天寿 指画鹰石图 嘉德2010秋拍 成交价2800万元
此幅巨石苔草以指掌写成,酣畅淋漓,浑厚静穆;以指掌涂抹的秃鸠羽毛,墨色枯湿之变,颇得天趣;指甲勾出的鹰喙与利爪,其力度绝非毛笔可以达到。自清代铁岭高其佩以降,潘天寿将指画推向了新的高峰。
潘天寿指墨荷花精品《雨中荷》
此幅作于豆浆纸上,先将墨泼于纸面,四指并下,迅速涂开,墨汁渗化,使荷叶呈现出枯湿变化。复以指蘸墨作荷梗、水草,因随蘸随画,线条断断续续,粗细不匀,转折变化多端,反而生出重拙生辣的独特趣味,正契合潘天寿对力量感的一惯追求。
潘天寿 指墨画《水天无际艳红霞》
潘天寿指墨画《堪欣山社竹添孙》图凝重生辣,粗中有细,生拙而不霸悍,有毛笔画难到之意,雅静而非雅致小巧,有笔墨而无笔墨痕,为指画和笔画共同所求的笔墨最高境界。
潘天寿 指墨画《夕阳山外山》
潘天寿指墨巨制《西子湖中所见》以950万起拍,受到买家的追捧,4025万元成交
潘天寿 鹫鹰磐石图 潘天寿纪念馆藏(指画)
潘天寿指墨《鸟石图》(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