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
 本站首页 
 新闻中心 
 商品专题 
 供求信息 
 站内公告 
 销售排行 
 名家推荐 
 装裱培训 
山水画 | 花鸟画 | 书法 | 风水禅画 | 人物动物 | 扇子小品 | 篆刻 | 礼品盒 | 书画材料 | 民间艺术 |   风水 结婚 生日 升迁 搬家 生子
 
 热门关键字: 风水 禅画 阚玉敏 刘玉莲 升迁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化中国 -> 新闻中心 -> 查看新闻
  用 户:
  密 码: 使用软键盘
 您已选购:0 种商品
 总计价格:0 元
查看购物车 查看订单
查看收藏夹 查看对比架
女画家阚玉敏简介
阚玉敏受聘北方工业大学书
悟乐交响乐团首次欧洲巡演
“艺术的共鸣——中韩艺术
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心理治
美学语言深蕴于笔墨间:书
绵品出川,“泉城”瞩目,
李小芳彩墨画展亮相798
| 国学频道 | 书画收藏 | 娱乐音乐 | 宗教文化 | 艺术教育 | 文化新闻 | 文化产业 | 易经风水 | 企业新闻 | 签约书画家
RSS2.0支持
天安门前的“皇族桥”源自何处?
发布人:yangzhubian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7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2066
    

  电视连续剧《金水桥边》,眼下正在北京卫视热播。这部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北京四合院普通家庭悲欢离合故事的电视剧,为何取名为“金水桥边”?“帝王阙内”为什么要置“金水河”?金水桥建于何时?金水桥的设计者到底是谁?关于金水桥的历史,我们知道多少?




  金水桥建造于何时?


  永乐年间建成木桥,景泰年间改成石桥


  金水桥是天安门前跨于金水河上五座石拱桥之总称,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被称为“外金水桥”,也称“玉河桥”、“御河桥”,俗称“筒子河”或“护城河”。


  金水,古时象征神圣之意。《古今事物考》载:帝王阙内置金水河,是表示天河银汉之意。皇城外置河建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管子·乘马篇》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令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由此说明了古人与国都(城邑)设置和水的密切关系。


  关于金水桥的建造年代,有几种说法。《天安门史话》称:“‘先有天安门楼,后有金水石桥’,紫禁城内、外各有五座金水桥,风格一致,属同一时期建筑,为永乐时营造北京城宫殿的产物,大致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北京古桥》载:“明代初,京城九座城门外原为木桥,明正统二年(1437年)改建为石桥,天安门金水桥是那时建造的,景泰三年(1452年)告竣。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进行过扩建。”《华夏名桥》载:“金水桥建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为三座桥,成化元年(1465年)改成五座样式的金水桥。清顺治八年(1651年)对其进行了大修,从那时至今的350多年里再没有大修过。”


  其实,天安门建金水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金水桥及端门、承天门各五间”,金水桥也称五龙桥,“在承天门外者称外五龙桥,居午门内者称内五龙桥。”朱棣称帝后,拟迁都于北京,于永乐四年(1406年)“诏命明年始建”北京宫殿,“悉如南京之制而弘敞过之”。北京是仿南京而建的,新宫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这也包括作为皇城重要装点的外金水桥,所以明宫城图中明确无误地画出了外金水桥五座,连桥前后石狮与华表的布置数量、位置也与今存实际相符。


  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金水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为木桥,景泰三年(1452年)换成石桥,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再度修缮,此后虽几经修整,但整体建筑格局没有改变。




  金水桥的设计者究竟是谁?


  一说为河北曲阳人杨琼,一说为苏州金山人陆祥


  金水桥的设计者,历史上争议较多,至今没有定论。有学者认为金水桥的蓝本是元代宫城的周桥。元代宫城的位置要比明清的紫禁城偏北,其正门崇天门大体在今天故宫太和殿的位置上。周桥便位于崇天门前,其设计者叫杨琼。


  杨琼,今河北省曲阳县人,出身于石工世家,其石雕技艺“每自出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能及焉”。相传,当年修建大都宫城时,忽必烈在各地广招能工巧匠。其中招纳石匠的皇榜贴到了有“雕刻之乡”美誉之称的曲阳。可皇榜贴出了半个多月没人敢揭,谁都知道,这给皇家当差可不是闹着玩的。眼看快一个月了仍是无人揭榜,可急坏了曲阳县令。就在这时,有个叫杨琼的石匠揭了皇榜,不久他带着师兄弟十几个人去了大都。短短几年的光景,杨琼设计建造的十余座建筑石作,其中宫城崇天门前的周桥设计建造独具匠心,尽显天子风范。但见这石桥之上“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百石龙,擎载水中,甚壮。”忽必烈上桥巡视后龙颜大悦,随即任命杨琼为石局总管。只可惜元代宫城于明初被毁,周桥也未能幸免,但周桥的建筑图样(设计图纸)得以幸存。明代皇城的建造者在修建金水桥时,把元代周桥的样式“移植”而来,用以营造承天门(清顺治八年,即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并排七座,每桥三孔。“七”与“三”均是奇数,这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最高等级标志。


  另一种说法是,金水桥为明代石匠陆祥雕造的,他是苏州金山人。历史上金山一带以细石匠知名。早在朱元璋营建南京时,陆祥已是非常著名的石匠了。


  朱棣营建北京宫殿,又专门把他征调到了北京,由他来掌管北京宫殿、坛庙的石活。今天北京的不少明代遗址中的石作大多是陆祥主持或设计完成的。《苏州香山帮建筑》称其技艺“有巧思,尝用石方寸许,刻镂为方池以献,凡水中所有鱼龙荇藻之类皆备,曲尽其巧。”据传,因其修建北京城有功,特别是天安门前金水桥的建筑格局颇受朱棣的青睐,由此被封为工部侍郎,官至正三品。但陆祥无意久在京为官,修建完北京城后便告老还乡了。




  金水桥为何等级森严?


  天子走“御路桥” ,亲王大臣走“王公桥”


  金水桥地处皇城之外,天安门前的五座汉白玉石桥对应着天安门的五个门洞,东西另有两座石桥各自对应着太庙和社稷坛的大门。明清时,经过金水桥的人员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界限。


  正对着天安门中门的石桥称“御路桥”,属于天街御衢的一部分,是明清两代皇帝出入皇城的必经之地,只允许万人之上的龙靴游走。因是皇帝御行之桥,所以桥的栏杆望柱上雕刻的是云龙纹。皇帝每年冬至往天坛祭天,夏至去地坛祭地,孟春赴先农坛耕耤田,均要经御路桥出入天安门。


  御路桥左右两侧的石桥称“王公桥”,也称“皇族桥”,正对着天安门中门左右的旁门,供皇室成员、亲王大臣通行。“王公桥”东西两侧的石桥称“品级桥”,正对着天安门五座大门左右最外侧的门,是供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通行的。而在太庙和社稷坛门前的两座桥比“品级桥”还窄,且为单孔,称“公生桥”,是供四品以下官员、兵弁(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夫役、太监来往的。


  清代皇帝到天坛和先农坛祭祀时,其仪仗和辇轿,王公大臣和兵役、太监等先按五路纵队齐出天安门,然后按等级分七路纵队通过外金水桥,到大清门时又合并成三路纵队。这种引路上的等级,明清两朝称“扈从仪仗”。但按等级经过金水桥的规定只是随皇帝出入时使用,平时不管是几品官员上下朝,一律走天安门两侧的“公生桥”。




  金水河源自何处?


  源于玉泉山,“元时名金水河,以其自西门而入,故名”


  金水桥下之金水河源于京西玉泉山,据《元史·河渠志》记载:“金水河源出于京西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大清一统志》称“元时名金水河,以其自西门而入,故名”。按照古代五行学说,西方属于金,故元代称之为“金水河”。


  另据史料记载:远在辽金时,西山之水便被引入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元代下游水道被圈入禁苑。《日下旧闻考》称:“护城河西面之水,自紫禁城西南隅流经天安门外金水桥,往南注入,是为外金水河。”



  元代时金水河自京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从西直门南水关入京城,到甘石桥又折向北,再向东流,从西步粮桥入太液池(今北海)。到了明代,为避免河道所经路线过多所造成的跨河跳槽,金水河改道,水从玉泉山流出,向东流入小湖(今紫竹院湖),又向东流入高粱河并汇合,再东流经高梁桥,分而为二,一灌城隍(护城河),一从德胜门水关汇入后湖,向东南出银锭桥入今什刹海,向南出西步粮桥入太液池,从南海东岸引太液池水,沿御用监南护城河,顺灵台宝钞司东下,抵西长安右门,穿过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到皇城的东南墙,向南入内城之南护城河,流至大通桥入城外通惠河。


  而今金水河在颐和园南侧尚存部分故道(今称金河),而城区大部分已改为暗河,仅有天安门前一段已成为景观河。2002年原天安门东侧长安左门以东的一段金水河(今菖蒲河)故道恢复了水面,亮出了太庙及皇史宬的红墙。


  或许正是缘于金水桥代表了老北京深厚的历史积淀,电视剧以“金水河边”命名,更能体现老北京的韵味吧!

  
关闭窗口】·【 】·【推荐给我的好友】·【打印】·【顶部】·【上一篇】·【下一篇

战略合作 友情链接
客服热线:010-87677916 Email:lk99ku@sina.com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北 邮编:100079
Copyright © 文化中国 Beijing culcn 支付宝付款主页http://me.alipay.com/18gong  
页面执行时间78.125 毫秒  Powered By:culcn.cn 京ICP备10025466号 京ICP证0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