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
 本站首页 
 新闻中心 
 商品专题 
 供求信息 
 站内公告 
 销售排行 
 名家推荐 
 装裱培训 
山水画 | 花鸟画 | 书法 | 风水禅画 | 人物动物 | 扇子小品 | 篆刻 | 礼品盒 | 书画材料 | 民间艺术 |   风水 结婚 生日 升迁 搬家 生子
 
 热门关键字: 风水 禅画 阚玉敏 刘玉莲 升迁
您现在的位置是:文化中国 -> 新闻中心 -> 查看新闻
  用 户:
  密 码: 使用软键盘
 您已选购:0 种商品
 总计价格:0 元
查看购物车 查看订单
查看收藏夹 查看对比架
女画家阚玉敏简介
阚玉敏受聘北方工业大学书
悟乐交响乐团首次欧洲巡演
“艺术的共鸣——中韩艺术
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心理治
美学语言深蕴于笔墨间:书
绵品出川,“泉城”瞩目,
李小芳彩墨画展亮相798
| 国学频道 | 书画收藏 | 娱乐音乐 | 宗教文化 | 艺术教育 | 文化新闻 | 文化产业 | 易经风水 | 企业新闻 | 签约书画家
RSS2.0支持
中国书画名家张献春艺术人生访谈录
发布人:yangzhubian 发布时间:2016年5月9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1129
    

  书画家张献春先生是一位书画双绝的艺术家,初观其作,笔者便被其中力透纸背之功底,柔润雅远之意境所吸引。其书法与绘画虽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意趣,但在运笔、章法、技巧等方面,无不是充分印证了“书画同源”这一古论之说。


张献春


  张献春先生1944年出生于山东莘县。自幼受家中长辈熏陶,及至小学开始,就从未间断过软笔字的练习,习颜真卿,柳公权书体,其书法成绩也一直以来在班里名列前茅,受到师生赞誉。对于童年时期的张献春来讲,他似乎从未对书法艺术感到陌生,在习研的过程中,也没什么困难可言,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用他的话说,这一开始就是一种习惯。彼时,只要提及写字,青少年时期的张献春定是用毛笔而作,且常喜临习“二王”、赵孟頫、米芾等古代名家字帖。到了中学时期,张先生又喜欢上了国画,也因此进行了专业的学习,他曾毕业于聊城艺专,又毕业于首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此期间,他不仅获得了书画艺术方面的系统学习,更受到著名书画家娄师白、李铎、高冠华等大师亲授。


  书画双绝 意趣妙然


  张献春对于书法艺术的认识高度,似乎从一开始便是善于汲取和变通的。他从不忘承古的严谨,精心研究传统精华,探索书法创作规律,他不急于求成,更不急功近利去开拓所谓自己的艺术个性。观者能从他作品中得到充分印证,也能从其创作观念里解读万一。


  “我是个创作观念比较传统的人,我觉得,书法艺术就是要写人民大众都看得懂的字,从笔墨上下功夫,而不是从搞怪上出新奇。那么欣赏其中的美,则是根据每个人审美感受的不同产生的联想意境。只要创作者的功力到家了,艺术作品自然就能得到认可。”


  在实践中的恪守,更体现着这位谨严质朴的艺术家之笔墨造诣。观张献春先生书法,以行草书见长,他本就有扎实的楷书功底,在此基础上,其书法艺术便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浑劲古厚之朴雅,先构筑于心,再以行气带动运笔的成竹落墨,使每个字体都呈现出端庄稳健之特点,他既讲究用笔之技艺,又讲究率性之韵致,故其字态所表现出的娴熟技法便是平稳扎实,于中又渗入了纵横之姿的逸兴和洒放。运笔畅达而墨象灵润,书风潇洒而气势博远,在一气呵成中显酣畅淋漓,在思怀充盈间得气韵生动。观其章法布局之体现,张先生讲究追求浓郁大气,更在变化中赋予丰富情怀,通篇布局严谨,有正有奇,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所谓“奇”者,参差起伏,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变化多端。两相兼有,融糅自然,大有中国文化精神之中庸典雅的儒士风范。张献春先生的书法,总能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文人气息,以书写之韵引入自然之胜,似有声而更有无声之妙,节奏分明地向欣赏者传达笔墨间之意蕴,构筑成一种内蕴丰富的笔墨意趣,给人以笔沉墨实、气畅神逸之审美感受。书法的笔墨线条,是书法家的情感倾诉,心性抒发,张献春先生之笔墨意境,可谓“徐疾”因势而变,“欹正”因心而动,“藏出”因笔而生,“起伏”因情而行。将顺其自然之质朴蕴藉于千变万化之莫测中。


张献春作品1


张献春作品1


  然,锋毫间变幻莫测的魅力,也将张献春引入了另一门类——国画。他从中学时代开始接触上这门异曲同工的艺术后,便深嗜其中。国画不同于西洋各国,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有很多相同之处,甚至于写中国字和画中国画,在用笔的方法上,简直如出一辙。以“写”代“描”便是佐证。且中国人写字与绘画的“文房四宝”完全一样,文人又常在舞文弄墨之余作画,自然把书法的用笔带入画中。


  张献春先生绘画始习《芥子园画谱》、《画谱》中重基础的勾勒,皴染,他感到对书法用笔稍作调整便得栩栩画意。诚然,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曾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其中,“飞白”是书法中“破锋”的笔法体现,“籀”是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八法就是永字八法。这是说,画石头、树木和竹子,以及兰花、梅花,都跟书写汉字的机理有内在联系。


  “我觉得写字和画画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从技法上来讲,她们都是相通的,稍微调整变化一下就好。书法和绘画都是表现美的艺术,关键还是在于创作者对美的感受、领悟以及驾驭,也就是章法布局的方面,书法和绘画都是同理。”


  观张先生笔下的题材,不论梅、竹或松,山水或花鸟,无不彰显出骨力又融润的质感。其笔下墨线作为承托起整个画面的“钢筋铁骨”,自有一种“颜筋柳骨”的书法笔力。条条分明,凸显主题。尤其写竹之韵味,以计白当黑的水墨画风,运笔率意,爽利,多以浓墨皴擦,淡墨相间点染。画面布局疏朗,层次分明,体现出竹只与青山绿水为伴,不与世俗沾染,坚贞淡雅之气节;再如牡丹,清荷,寒梅或其他山水花鸟画作,皆是着色精雅。张先生善于用色,其画作中色彩斑斓的景象,给人以祥和,丰富的充实感,用色虽多,但却艳而不俗。彰显着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却又渗透了作者积极丰实的郁勃情怀。


  超然写心 斐然成就


  “画画主要是一种气韵的体现,一种精神的象征,而不是只有形的外表。不论花鸟,人物,山水等等的题材,都是创作者内心的表达,艺术创作是体现心灵的一种方式,脱离了内心的创作就不能称其为是好的艺术作品。”


  正如张献春先生所述,书画创作是内蕴精神的体现,青松之坚毅挺伟,红梅之傲雪凌霜,翠竹之虚怀高洁,都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象征,都是让张献春感佩至深,又心之所向的情怀。故而在创作时,他自然而然就将自己的虔敬融于笔端,落墨纸上的,也就是一幅幅充满郁勃生命力的名篇佳作。


  在他所有的画作题材中,张献春对“鹰”的主题情有独钟。他非常喜欢鹰的气势,从个性上看,对每只鹰的塑造,虽然在用笔与造型手段上基本相同,但丝毫没有雷同之感,尽管鹰的姿态各自相异,但都有着不怒自威的凛凛神气,如同摩崖石刻一般古朴浑厚、凝重刚劲,线条布局平稳妥帖。特别是对于鹰爪的勾描,强壮而有力,如同深深嵌在石中一般,其每一笔都蕴涵着书法的意趣,体现出作者臻善的书法功力。簇簇松针,线条虽然短促,但每一笔都沉着稳重、痛快淋漓,具有浓烈的金石韵味。树干坚实,宛若在云海中翻腾之游龙;崖石之上点厾苔痕,墨色深沉,入木三分,仿佛是千年锤凿镌刻于摩崖之上的印记,其充盈之力度使观者从心底产生出一种震撼与钦佩!这便是张献春先生鹰作中的气势与风神。


张献春作品2


张献春作品2


  多年来,书画家张献春先生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书画展,曾在《中国书画报》、《国际日报》、《经济导报》、《羲之书画》、《中国老年书画艺术》、《老年教育》、《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刊》、《新晨报》、《临沂商界》、《洗砚池》、《兰山大众》等报刊发表推介,并入选20余部典籍。张先生现为中南海国礼中心“国礼艺术家”、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国画院、艺术教育学院副院长兼职教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临沂市政协书画室特邀画家、临沂市王羲之研究会常务理事、临沂市书协、美协会员等,书法作品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尽管在书画界早有建树,但张献春先生始终无忘虚怀若谷之歉下品格,对于“创新”的字眼,他仍然保持一种谨慎态度。


  “艺术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现在还不行,还差很远呢。在我的书画学习实践过程中,还是临摹继承的多一些,把传统的技法继承好就不容易了,我一直也没敢放松学习,能得到一点儿认可,其实心里就很高兴了。”


  张献春先生的作品,得到认可和喜爱是必然,当然也远不止于此,他虚怀若谷之品格,高洁雅远之臻境,不仅让其在艺术上赢得广泛认可,更从德品上树立起一个业界典范。观者亦感,中国书画界也正在孕育着又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记者:杨丹菲)

  
关闭窗口】·【 】·【推荐给我的好友】·【打印】·【顶部】·【上一篇】·【下一篇

战略合作 友情链接
客服热线:010-87677916 Email:lk99ku@sina.com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北 邮编:100079
Copyright © 文化中国 Beijing culcn 支付宝付款主页http://me.alipay.com/18gong  
页面执行时间94.238 毫秒  Powered By:culcn.cn 京ICP备10025466号 京ICP证0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