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安滨
如何欣赏版画, 版画的独特品质何在?要有恰如其分的认知和评判,我们就需要一点相关的知识来获得这种欣赏的眼光。
版画不像国画、油画、水彩画那样用笔作为工具在相对固定的材料如宣纸、画布、水彩纸上作画,版画是在版上制作图像后转印在承印物上来完成作品。这其中又有木版、金属版、石版、丝网版,数码版等版材之分,而这些版种的制作技术与材料语言又完全不同,所以版画的面貌就显得十分丰富。我们要欣赏版画就必然需要有一些相应的常识。
版画源自于印刷术的发明,版画正如这两个字所言是由制版带来的作品,并有复数的存在形式, 即有一张以上的原作, 其印数由版画家根据需求而定。版画活动的形成不可缺少的是纸、印刷墨料、雕刻工具和印制工具。这些雕刻工具、印刷墨料和印制工具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版画,其制作规则的不同带来的欣赏角度也有较大差异。
在世界的版画史上,东西方都有过早期的复制版画历史。即仿造画师的绘画而刻制、印刷的作品。中国现存最早的有确切年代的木刻版画(公元868年)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扉页画木刻,现存英国大英图书馆。高24.4厘米,宽28厘米。扉页画右角刻有“祗树给孤独园”的标题。扉页画右下方刻有“长老须菩提”的题榜。木刻的风格是仿中国画单线白描的风格。整个画面几乎全部为阳线雕刻,不过近景的文官和仕女的群摆及罗汉脚下的踏石则是以阴刻线条来表现。这说明公元9世纪的时候中国的木刻已经在版画的表现语言上开始以阳线与阴线并用,并结合于具体的画面形象中。中国古代的复制木刻以单线白描为主体的阳刻手法延续了数个世纪,欣赏这类复制木刻与欣赏中国线描绘画几无二致,除了品评构思立意、观察造型与线条的疏密组织能力外,主要是看行刀的流畅与平稳以辨高下。至明代出现了仿“末骨法”绘画风格的水印木版画,这类版画通过分版分色的印刷方法来复制出丰富的墨色层次和色彩变化,其仿制的印刷效果几近乱真。今天我们在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天津的杨柳青仍可以看到运用这种技术复制齐白石、吴昌硕、徐悲鸿等名家水墨画的精美水印复制版画。
唐 金刚经扉页木刻插画 (24.4x28)cm 公元868年 现存大英图书馆
欧洲从中国人这里学习了造纸与印刷术,早期复制木刻版画也是中国古版画的线描风格,但并没有在东方中国的复制木刻样式影响下停留太久,由于欧洲的艺术家们获得了透视、解剖的精深知识以及光影的对比作用的认识,使他们对空间和体积的表达获得了更多样的表现方法。单线木刻很快转变成有明暗调子层次的排线和交叉线条,开始了木板镂刻方法的制作,这种木版雕刻技法是用雕刀锋利的斜角在细腻、结实的木面上推刻,以阴刻为基本特征。这些表现出色的雕刻技术和制作工艺为后来的金属版镂刻技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公元1450年,金属版活版印刷技术在德国被佐恩·谷腾堡(Johannes Gutenberg)研制成功, 1455年他与福斯特完成了著名的42行诗印刷,这部被誉为《谷腾堡圣经》的金属版印刷品标志印刷术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用金属版镂刻图像作为书籍插图印刷开始被广泛运用,很多艺术家运用这项技术制作作品,并由此技术发展了金属版蚀刻技术, 金属版(铜版\锌版)画诞生了。
欧洲早期的很多金属版画是按照壁画、油画、素描等作品的风格来制作版画作品,所以艺术语言与表现法则也是一脉相承的。除了复制绘画所制作的金属版画外,也有很多的画家为大型创作制作草图采用金属版制作技术,如丢勒、伦勃郎、佐恩、德加、塞尚、高更、布莱克、毕加索等。这也是西方诞生了“创作版画”的重要原因之一。
1796年,石版印刷术被Alois Senefelder在巴伐利亚发明,1832年石版印刷技术传播到中国澳门和广东。这种在石的平面上绘制作品并能十分方便地通过油墨印刷还原绘画效果的印刷方法,使很多艺术家为之着迷并参与这种媒介制作。石版画诞生了并很快传遍世界。早期的石版画基本是以油性腊笔或毛笔蘸油性墨在版上直接绘画,印刷出的作品可以达到精细的炭笔素描或有印痕的宿墨效果,但又与纸上素描和水墨画十分不同。由于石版十分平整光滑的版面印出的油墨会有细腻的颗粒墨点,线条和块面具有平整、透气的效果,使石版画获得丰富的造型语言和独特的品质。
丝网印刷技术是英国曼彻斯特人赛门(Simon)于1907年发明,美国人Paul M了slworth发展了英国人Simon的技术并成功研制了丝网感光制版法。丝网印刷技术在商业领域广泛应用的同时,也成为世界各国艺术家广泛使用的创作媒介。丝网版画制版的直接笔绘特点、感光制版高质量的还原性能等使得丝网版画获得了色彩缤纷的靓丽容貌。
随着当代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运用,众多艺术家开始运用数字印刷技术来制版和印制作品,国际上的一些版画展览也开始接受数码版画作品。
安滨 在杭州创作木刻版画--浙江省历史文化重大题材 《太平军击毙华尔》2008
今天我们所说的版画主要是指由艺术家本人构思、创作、刻制并印刷完成的作品, 即创作版画。这些不同版种的版画创作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已不是历史上那种描摹和复制绘画作品的附庸,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版画的版基,雕刻工具、印刷墨料本身所带来的独特美感,如木刻的圆口刀、平刀、三角刀在版上雕刻时所产生的引人入胜的刀法;金属版的镂刻线条在不同时间长度的腐蚀所带来的刻与蚀所共融共生的妙趣;丝网版画的笔绘与感光制版的多次曝光带来的层次美感,这些都是今天创作版画制作时艺术家所要考虑的表现手法。同时,版画因版材与印刷的基本特性决定了版画艺术家在创作中需缜密组织画面内容与高度概括的手法来表现对象,这些不同版种的特殊技艺性、制作性、工艺性的精良品质和艺术家的独自艺术理念的呈现就成为我们欣赏版画的最重要的切入点和衡量艺术水准的重要依据。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安滨)
(编辑/张慧)
安滨版画作品欣赏
《差异的世界》 木刻版画(56x60)cm 安濱 作于英国 2001
《精神家园》麻胶版画(36x21)安濱 作于英国 2001
《东方.西方的世界》 (35X32)木刻版画 安滨 作于英国 2001
《Net 的链接》 木刻版画(27X21) 安滨 作于英国 2001
《虔心》 木刻版画 (50X45) 安滨 1999
《盛秋》 麻胶版 (18x7) 安滨 作于英国 1997
《生命之象》 丝网 安滨 作于英国 1997
《新界域》 丝网版画 1992
《锻工》 木刻版画 (24X19) 安滨 1982
《魅影》 木刻版画 安滨 1981
安滨艺术简历
安滨
1962年10月1日出生于中国大连市。
1980-1984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毕业留校版画系任教;1992-1995年攻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版画系任职教研室主任;
1997-1998,2000-2001 作为中英交换学者在英国奥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Ulster)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
2000-2008年在英国奥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Ulster)艺术与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获英国奥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Ulster)哲学博士学位。
先后任职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主任;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版画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油画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版画、水彩画、油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