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理秀,号黄铁笔,1970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擅长行书、行草,龙凤字,豫剧。对书法兴趣甚佳,初学颜柳,师法二王,临池三十余载。师从著名书法家刘尧,行书庄重醇厚、古穆高远,行草气韵生动,神气十足;龙凤字师从王风存。作品曾发表于《书法杂志社》、《艺术品鉴》等报刊,曾获得诸多奖项;作品备受人们的赞赏与喜爱,被诸多机构和个人收藏。
黄理秀追求公正、实是、均等的社会人文理念;崇尚君子之仁德,做人厚道、低调、淡薄。现为山东省书协会员,聊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三希堂书画院院士,资深书法教师,聊城市金阳艺术团副团长。
黄理秀的榜书庄重醇厚,笔锋婉转,字正腔圆,兼采前辈之长。行草勇于摆脱技法束缚、十分注重情感宣泄。如《沁园春•雪》情驰神怡之际,翰墨淋漓,连绵飞动,起伏迭宕,生机郁勃,似龙蛇飞空,势不可遏;又如《盛世中华》笔力屈铁,活像武僧挥棒,呼呼生风,一种力与美的巧妙结合,彰显书家极强个性。 他的字,文静淡雅,举止大气,既有文静书生的雅气,更有勇猛大将的风范。险峻挺拔,文静凶猛,浓淡干湿,快慢缓急在他的作品里面都能体现出来。也许这就是三十年书法功力的底子,显然不是一般人能达到这般境界。
少年习书之路
黄理秀年少时期,对舞文弄墨兴趣甚佳,每见有人写毛笔字,他都会全神贯注的看,捉摸他的运笔方式等,然后就学着写,常以地为纸,以指为笔,就地书写,在家常问父亲怎么写字。父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无比欣慰,过后请了当地有名的老秀才教他,老师精心指导,用笔的技法,笔锋的运转,藏锋回锋的用笔方式,用笔轻重,提按,顿笔放法,以及笔画浓淡干湿,粗细搭配,运笔的快慢缓急,在书写时,心、脑、手、眼、气等全身精力集中于笔锋……老师把一生的绝活都亲授于他,虽然年幼的他不能一下子心领神会,但所有精髓都写在本上,烙在心里,脸盆架上挂着毛笔,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提起笔写一阵子,洗完脸、吃过饭还要写一阵子,先练柳体,后练颜体,练字几乎占据了他整个童年时光。凭着自身对书法的悟性和勤学苦练,及老师的谆谆教导,少年时代楷书便学有所成,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功底。
高中得名“黄铁笔”
高中升学后,学校的王老师是“行书”和“行草”的行家,在当地颇有名气,他见黄理秀书法甚好,从此他便是黄先生写行书、行草的指导老师。他时常邀请黄先生到他家练字,黄先生感恩的说道,为了扎实他书写的功底王老师可是下了不少的功夫。“为了练臂力、腕力和指力他让我把铁块焊到铁筒上,再套在笔杆上,而后在上面续加重物…… 三年的光阴,由二两逐渐累加到了足足三斤,经常有人围观他拿着三斤重大毛笔写字! 从那以后,就有了这个“黄铁笔”的绰号。”苦练期间,黄先生曾临摹智永真草《千字文》和《兰亭序》。经恩师的推荐,那時分别在梁山县、菏泽地区、山东省参展并荣诸多获证书和奖章。高中时代在当地便小有名气。
唯有坚持 方能所成
黄理秀先生并非名震四方的书法大家、艺术家,出身农民家庭的他干过农活、开过饭店、卖过玉器、唱过豫剧……东奔西走,曾尝尽了生活的疾苦,但不管做什么工作,生活如何艰辛,都丝毫没有动摇过他对书法事业的热爱,写字是他每日的功课。 后经朋友引荐,拜师书法大家刘尧,并结识更多书法家,取精华,寻亮点,以纳自身,来丰富作品的深厚内涵。学习期间,受益匪浅,作品得到广大书法界认可和赞赏,随老师数次将作品参展并为“残疾人基金会”捐赠作品。
正是由于他朴实无华的品质,和对梦想的渴望,他才能踏踏实实、勤勤肯肯将书法渗透到他生命中的一点一滴,才成就了他这样的书法天才。也让那些没什么真才实学,夸大炫耀自己,动不动就自诩书法家、艺术家的人自惭形秽。他的坚韧不拔和执着追求,让所有走在书法之路上,热爱着并坚持走下去的书法爱好者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传道受业解惑也
黄理秀在上海博通教育培训机构任职书法老师5年,黄理秀教书认真耐心,课堂生动有趣,孩子们都喜欢上他的课,他多才多艺,不仅教书法,还教学生捏面人,画脸谱,写龙凤字,深得学生的爱戴,及校方和家长的认可。 上海书法家协会张副主席曾登门拜访,看到了黄先生的作品后,提笔以斩丁截铁之势写下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决顶我为峰”赠予黄先生,以表黄理秀先生艺术水准的赞佩之意。在上海黄先生曾参加了多次展出,笔会和拍卖活动,一次次荣获大奖,受到各界名家的好评和赏识,并给予高度评价。其作品有多家刊物,报社,书法艺术部门发表和收藏。
肯定的掌声和所获的荣誉更让黄先生倍增了写好书法的信心,黄先生曾说,越是有人欣赏我的作品,肯定我的书法,就越是有一个想法暗自在我心底里为我鼓劲——坚决把字写好,一定把自身的艺术能量传递下去! 2015年,他在济南办起了黄理秀书法培训班,并在两家艺术培训学基构和两所小学担任书法老师,不辞辛劳、艰苦奋斗。无疑,黄理秀是很多孩子们的书法启蒙老师,他做着平凡的工作,却从事不平凡的事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书法艺术小人才,为传承中国书法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凭借兴趣黄理秀少年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负众望,持之以恒,让他越来越勇,长久的坚持成了生活的习惯,把生活融进艺术,让艺术装点生活;教书育人,传授书道,不辞辛劳,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伟大的事业;作为习书之人,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既能把自己的生活装点好,又能为下一代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实在是可敬可佩。(文/王冲)